話說 myspace 早就有自己的 myspace im,而現在 Facebook 終於有了自己的即時聊天功能。
但對於現有的使用者只能說是補足了 message 的即時性,因為在 Facebook 上 , wall 跟 message 也常常是當作即時聊天的工具,且兩者只差在 friend's public 跟 personal private。
雖然說 Facebook Chat 目前只支援 one on one 的聊天,但對於常常掛在 Facebook 上面的人,既可以瀏覽 Facebook 又能同時聊天,的確是不錯的交流方式。(我可以想像兩個人同時在八卦一張照片 = =)。
相對來講也是加長使用者頁面停留的時間。(不知道是好是壞...)。
但我覺得像這種聊天功能,對話內容被自動紀錄下來之後,反而更不安全。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social.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social. Show all posts
April 23, 2008
January 05, 2008
WooMe = 視訊 + 交友 + Web & Flash
用 Flash 來視訊對談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之前就有看過 tokbox ,
Web 化的線上視訊加上交友網站會是個什麼樣子?
我不是要介紹色情網站,雖然這個技術我最早是從色情網站看到的,
現在 WooMe 將這個技術運用到健康的交友網站上了!
WooMe 是 skype 創始人繼 joost 後的新作品。
官方的影片介紹得很仔細,( 點這裡到首頁去看教學)
WooMe 的玩法很容易,基本的硬體需求當然就是 mic, webcam 跟 speaker ,
然後註冊一個帳號後,就可以任意選一個 session 開始交友,
當然你也可以建立自己的一個 session。
在這邊的 session 感覺有點像是開一個小主題,讓大家可以聯誼。
進入 session 後,佔好位置,就可以開始 invite 想要認識的男/女生,
等候進入對談。
每人的對談時間是 1 分鐘,結束每個人的聊天後,系統會問你是喜不喜歡這個人,
如果兩個人 match 到了就會問你是否要進一部聯繫,當然就要另外收費了...
實際試過後覺得還蠻有趣的,有點像是 MTV 在北美播送的 NEXT 實境秀,
節目本身是蠻假的,不過 NEXT 的網站設計倒頗有趣,
將節目與交友結合,網站上面人氣最高的人,節目撥出時會用你的照片來打廣告。
看來 Flash 好像已經無所不能了,不管影音視訊、影片和簡報,
幾乎所有的 media 都包辦了,再搭配 AIR
看起還好像還蠻無敵的,
learning list 上又要加上一筆。
December 17, 2007
美味書籤、垃圾書籤(spam bookmark)
del.icio.us 一直都我很喜歡的線上書籤服務,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很乾淨,當然也是因為他創新的 tag 系統。
del.icio.us 除了收藏之外,首頁也提供了 hotlist(熱門書籤) 跟 tags to watch(熱門標籤),
幫助我消磨時間跟學習新的事物。
但大部分的資訊都是英文,
所以我還會另外搭配一個中文的書籤服務,
我選的是 hemidemi,因為 hemidemi 提供的書籤品質很好,
特別是關於台灣的文化、環境及旅遊,有很多很棒很實用的資訊。
說這些書籤是美味書籤真的很貼切!
但自從 hemidemi 使用者開始增加後味道就開始變了,
各家中文線上書籤服務也相繼湧出,
也許這是一個網站不得已的成長曲線,
政治書籤跟八卦書籤開始慢慢出現,
我並不排斥政治及娛樂性的八卦,
但每每開啟首頁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
hemidemi 的瀏覽順序就越排越後面,
但就我的經驗 del.icio.us 沒有這樣的問題,
我想這跟使用者素質沒關係,
只是大家對書籤的使用方式上是似乎有不少的差距。
個人而言,
有時候看到對自己有用的好文章我會用 toread 寄到自己的信箱,
喜歡的部落格我會用 feed reader,
好的網站我自然就是用書籤服務分享給大家,
是一種好東西跟好朋友分享的心情。
如果只是為了宣傳自己,就是完全就是自私的行為,
你可以在文章下面推薦大家收藏,毛遂自薦,我很欣賞這種作法。
但自吹自擂實在就有點太超過了!
當然書籤該怎麼用自己開心就好,
但是身為一個社群網路的一份子,
維持一個網站的品質其實是很重要的,
如果放任這些垃圾書籤(spam bookmark)一個社群終會瓦解。
Wikipekia 是個很好的例子,大家都可以編輯文章,但什麼樣的文章才有價值?
Wikipedia 重視中立的觀點,用客觀的觀點讓文章的品質維持,
我想書籤也是,只是一昧的提供某個觀點的主題,使用者只會疲乏。
並非說 web 2.0 的模式就不能拿來政治,的確是可以拿來搞政治!
國外的 digg 大站 跟 youtube 都有很好的應用。
一個好的政治網站就該提供各種不同的聲音,
單一的觀點看久了只會令人嫌惡,
邊際的反效果永遠比站長想到的還要多!
這篇是不折不扣的抱怨文,
但我還是想說,
各位讓書籤變得美味吧!
reference:
xdite. 為什麼我不再愛黑米?.http://blog.xdite.net/?p=335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很乾淨,當然也是因為他創新的 tag 系統。
del.icio.us 除了收藏之外,首頁也提供了 hotlist(熱門書籤) 跟 tags to watch(熱門標籤),
幫助我消磨時間跟學習新的事物。
但大部分的資訊都是英文,
所以我還會另外搭配一個中文的書籤服務,
我選的是 hemidemi,因為 hemidemi 提供的書籤品質很好,
特別是關於台灣的文化、環境及旅遊,有很多很棒很實用的資訊。
說這些書籤是美味書籤真的很貼切!
但自從 hemidemi 使用者開始增加後味道就開始變了,
各家中文線上書籤服務也相繼湧出,
也許這是一個網站不得已的成長曲線,
政治書籤跟八卦書籤開始慢慢出現,
我並不排斥政治及娛樂性的八卦,
但每每開啟首頁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
hemidemi 的瀏覽順序就越排越後面,
但就我的經驗 del.icio.us 沒有這樣的問題,
我想這跟使用者素質沒關係,
只是大家對書籤的使用方式上是似乎有不少的差距。
個人而言,
有時候看到對自己有用的好文章我會用 toread 寄到自己的信箱,
喜歡的部落格我會用 feed reader,
好的網站我自然就是用書籤服務分享給大家,
是一種好東西跟好朋友分享的心情。
如果只是為了宣傳自己,就是完全就是自私的行為,
你可以在文章下面推薦大家收藏,毛遂自薦,我很欣賞這種作法。
但自吹自擂實在就有點太超過了!
當然書籤該怎麼用自己開心就好,
但是身為一個社群網路的一份子,
維持一個網站的品質其實是很重要的,
如果放任這些垃圾書籤(spam bookmark)一個社群終會瓦解。
Wikipekia 是個很好的例子,大家都可以編輯文章,但什麼樣的文章才有價值?
Wikipedia 重視中立的觀點,用客觀的觀點讓文章的品質維持,
我想書籤也是,只是一昧的提供某個觀點的主題,使用者只會疲乏。
並非說 web 2.0 的模式就不能拿來政治,的確是可以拿來搞政治!
國外的 digg 大站 跟 youtube 都有很好的應用。
一個好的政治網站就該提供各種不同的聲音,
單一的觀點看久了只會令人嫌惡,
邊際的反效果永遠比站長想到的還要多!
這篇是不折不扣的抱怨文,
但我還是想說,
各位讓書籤變得美味吧!
reference:
xdite. 為什麼我不再愛黑米?.http://blog.xdite.net/?p=335
Subscribe to:
Posts (Atom)